鸡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鸡蛋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公务员队伍三门干部比例已太高不会制约应届生dd-【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6 01:03:01 阅读: 来源:鸡蛋厂家

公务员队伍“三门干部”比例已太高 不会制约应届生

对话背景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说,下一步公务员制度改革重点之一是“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日前,就公务招考中“基层导向”的相关话题,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任文硕。

“基层导向”意在调整结构缺陷

中国青年报:此次,人社部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的力度,具体政策背景是什么?

任文硕:此次政策出台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进一步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提及的“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逐年提高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等关键问题,都体现了未来一个时期内公务员招考中的“基层导向”。

中国青年报:据了解,在我国干部招录历史上,“从基层一线招录干部”已不是首次被提及。近年来,也有多个地方尝试从一线职工中招录公务员。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基层导向”变迁的脉络吗?

任文硕:吸纳工人、农民进入公务员队伍早有先例。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需要大批人才,主要是从产业工人、农民、社会知识青年中选拔。1953年,中央专门发文,要求有关高校“大量招收革命知识分子和先进工人及抽调一批在职干部入学,加以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也对工人、农民考录公务员敞开大门。1995年,作为率先推行公务员制度试点的省份之一,吉林省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并明确规定农民可以报考,当年就有13位农民走上乡镇公务员岗位。同年,河北省也进行了破除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的试点,少量优秀工人、农民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1997年,浙江省首次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全省2万多人报考,59位农民被录取。同年,山东省首次允许农民报考乡镇国家公务员;2002年,山东省第二次宣布允许农民报考县级机关公务员;2004年,山东省市级机关的大门也向农民敞开。2005年,安徽省也在招考公务员时打破报考人员的身份、地域限制。

从2010年开始,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尝试从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等直属机构县级以下职位进行试点,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职工中招录公务员。

中国青年报:据统计,在去年年底结束的国家公务员招录中,9758个职位中仅有14个岗位面向工人、农民报考者,最终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为62人。有评论质疑工人、农民报考的实际意义,对此您怎么理解?

任文硕:从基层招录公务员,为优秀的工人、农民拓展了发展的空间,让广大基层群众看到希望,由此工作上有了劲头,政治上有了奔头,这种方式有利于基层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优化公务员结构。对于工人、农民来说,这意味着将赋予他们更公平的择业权利,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和增加向上流动的机会。

目前这一政策尚在探索阶段,2010年国税、海关和铁路公安3个部门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向工人、农民提供11个县区级以下岗位,计划招收14人。最终有171名工人、农民报名,报名和录取比例约为12∶1,低于今年“国考”88∶1的平均竞争比例,通过资格审查的有62人。目前,工人、农民中符合招录条件的较少,此次招录工人、农民的11个岗位,全部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些还要求本科以上,这和工人、农民这一群体的总体学历状况有一定差距。

鉴于这一群体的考录工作刚刚开始,仍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适合这一特定群体的报考条件、岗位、录取标准等都有待完善。

不会制约应届生

中国青年报:有一项新政策是“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招聘公务员,考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不得少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目前这一比例达到多少?

任文硕:近年来,由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主要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带来了“三门”干部增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偏少的问题。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一线的越少,造成公务员队伍结构的缺陷。针对这种情况,公务员主管部门正在探索建立分级分类考录制度和向基层倾斜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努力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使公务员队伍的来源结构和经历结构更加合理。与此同时,这一政策还为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2006年到2010年,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已由1/3提高到70%以上,2011年这个比例达到85%。

中国青年报:您怎样理解公务员招录中“基层导向”给应届报考生带来的影响?

任文硕: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逐年增加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录取比例,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广大考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一政策无形中也能起到一种非常有益的社会择业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经受磨炼,凭借苦心钻研、自身特长作出贡献。它有利于引导最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进入更需要他们的岗位,进而使就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务员热”。

对于广大应届报考生而言,政策调整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就业观念该有所转变了。在很多报考者的观念中,既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又希望生活得更好,就必然要“学而优则仕”。“权力本位”的价值观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很多人第一志愿都是当公务员,把自己多年刻苦学到的专业特长扔到一边。

中国青年报: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对基层经验的要求日趋严格,有报道认为这无形中制约了应届生报考,对此您怎样理解?

任文硕:“基层导向”并没有制约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大门没有向这一群体关闭,而是希望他们能先从基层岗位做起,戒骄戒躁,踏踏实实了解百姓的呼声之后再向上晋升。

政策中“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录公务员”是指中央机关和省级直属机构。相反,很多区县的岗位要求恰恰是应届毕业生。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基层得到锻炼,再考到中央和省级机关来,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公务员培养链。

其次,国家招录政策也同时提出要加大从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数量,这对于有志成为公务员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在基层表现好亦可考进中央和省级机关。

“三门干部”比例已太高

中国青年报: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仍有很大比例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大致数据是多少?

任文硕:“家门——校门——机关门”,这确实是目前中国不少新公务员的就业路线。“三门干部”在文化素质上往往百里挑一,但是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磨炼,往往工作能力较低,行政水平不高。

根据中组部的统计,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中,直接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多达44.6%,而具有县乡基层领导经历的仅占12.5%。据对中央机关某部门的统计,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1990年为6.3%,2000年达到35.5%, 2010年已高达52.1%。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干部队伍就存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成为未来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东进口汽车配件

石家庄多功能除锈机

合肥绿色有机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