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鸡蛋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千年县衙创中国之最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2:12:29 阅读: 来源:鸡蛋厂家

新密县衙创建于隋代,在河南现存的县衙中是最早的。另外,它的规模还是比较大、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其他县衙的监狱都毁掉了,这个地方的监狱是清代的监狱,不但没有毁掉,而且一直沿用到现代。对研究(中国的)衙署制度,新密县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这一次新密县衙也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又靠近郑州,将来发展旅游业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在对新密县衙考察后,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杨焕成由衷地说。

实际上,对新密县衙给予很高评价的不只是学界,河南省、郑州市有关领导在考察新密县衙后,除对它特有的文化给予肯定外,还多次提出开发的建议。

千年县衙创中国县衙之最

新密文史专家王衍村先生对新密县衙文化颇有研究,他在《新密县衙文化》一书中说:“新密市(密县)设县始于西汉,原址在今大隗镇。隋朝迁址法桥堡,并置县衙,地址在今老县城。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县衙,是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密县知县杨士玉重修后的格局,已有130多年,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它是中原地区一座清代县级官署,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权力统治机构的标本,对研究明清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王衍村先生说,秦灭六国,始设郡县制,在长达两千多年间,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虽屡经变化,县始终是封建政权的基层单位。新密县衙建筑群体布局,是按照风水理论 “形势宗”的原理设置的,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定中轴线立大堂为正穴,然后再以大堂向前后、左右严谨有序地展开,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

新密县衙在新密老城中央,坐北朝南,大门南开,创建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毁于元末战火,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冯万金在废址上重建。明成化、明正德时期,相继增修。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因暴雨,县衙倾塌,知县苗之廷重加修补。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官兵激战,县衙焚烧殆尽。

清朝建立后,第一任知县崔养重来到密县,当时城内居民仅数十家,后招来流亡者170户,办公地点暂设按察司。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 年),知县李芝兰主持修复县衙,规模略有完备,后因积雨又塌。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知县衷鲲化重新修筑县衙。据县志载,其时的县衙建大堂五楹,称“牧爱堂”,东为赞政厅三楹,即为协助长官办理政事的地方;西为架阁库三楹,即为县衙贮存文秘案卷的地方,东西两翼为六曹房(官吏住的房子)计十八楹。大堂前为戒石坊,坊前为仪门,监狱在仪门内西首,围墙一道,狱神庙三间,南北牢房各三间,禁卒房三间;仪门外为壮、快、皂、捕班房,东西各四楹;仪门东为寅宾馆,又前为大门,门之东西为旌善、申明二亭,又前为照壁,南为钟鼓楼。大堂后为二堂,称“三鉴堂”,五楹,东西房各三楹;二堂后为三堂,五楹,东西厢房各三楹;又楼旁“退思堂”三楹,堂前内书房六楹。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二月,知县张君倡率官吏,建萧曹祠于大堂东偏,并塑萧何、曹参二公像,同年九月落成,知县邱景云撰《萧曹庙碑记》。清咸丰三年和五年(公元1853年、1855年),捻军攻密,县衙设施几乎被烧尽。清同治七年(公元 1868年)知县杨士玉,劝民捐赀重修县衙。

1924年,当时的执政者把赞政厅改为总务股,把架阁库改为税捐股,后楼称大仙楼,东西厢房改造为楼房各三楹,又建东西花厅和草亭等建筑,衙署规模初具。

1940年,时任县长孟祥霖在亭子院南新建礼堂一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密县人民民主政府仍在老县衙办公。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密县衙失去其应有的职能,特别是新密新县城的崛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更加速了老县城的衰落,昔日辉煌的古县衙失去了它应有的威严,一直被闲置,199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年久失修,加上大自然损坏和人为的破坏,致使新密县衙破烂不堪,境况凄凉。

2002 年,有关部门成立了县衙文物保护组,对县衙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七年来逐次完成了县衙中轴线主体建筑、东西厢房其他配房、监狱等修复工程。2003年12 月,县衙博物馆成立,2006年6月县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命名为郑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成为郑州市“十佳”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基地。2008年有关部门完成了县衙文物保护整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由于新密县衙为国内罕见的古时建筑,中央电视台在此拍摄大型古装戏曲《花木兰》、《陈三两》等。

据新密文史专家魏永森撰文记载,新密县衙内在的最大的变化应该始于1927年,之前,衙门内有县官,有主办公文的行签师爷,并有主办公文人员。门口有收发任名为搞万(意为什么都搞),他的责任是接触各机关及全县二十一保头头(团总)。衙门里边有住宿及办公处所,设有大堂、二堂等县官问案的地方。大堂外边两厢排房设有九房,即承发房、库房、茶房、兵房、刑房、工房、吏房、户房、礼房分别办理各项公文。二门外两厢排房住有八班,即头快、二快、头壮、二壮、头皂、二皂、头捕、二捕,是干内勤外差公务的。

1927年七八月,县衙进行改革,衙门改为政府,旧有县官(知事)改为县长。密县改革后第一任县长是杨隆准,县政府内设有第一、第二两个科,第一科主办一切行政公文,第二科主办一切财政公文。衙门九房裁撤后,县政府招考一部分书记,共计十五人,从中挑出一名书记长领导其他书记办理县政府一切公务,并设有办公厅,实行集体办公。衙门八班裁撤后,设有政务警察队,担任外差内勤工作。其间因战乱不止,县长更换频繁,至1938年县长张国威,只干了二十九天。这时县长以下设秘书,一、二科改为民、财、建、教、军、粮六科。原先的县衙职能荡然无存。

新密县衙里有中国使用年代最长的监狱

青砖灰瓦,上千年的围墙,高达3米,上面攀着密密的铁丝网,门旁还有一个高高的岗楼,这就是新密监狱。新密县衙的监狱是国内仅有的古代监狱,其始建于隋代,专家称新密监狱使用之长,是中国乃至国际司法史上的一个奇迹。

新密县衙监狱从隋代设置后,一直沿用至2003年,历时1400年。监狱分外监、内监、女监三部分,外监在东院,是羁押、拘留犯人的地方,牢房分为死牢、普牢和女牢。

“新密县衙始建于隋代,是我国目前保存历史最久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县衙内的监狱建立之后,一直为各代沿用,新中国成立后,还曾在这里关押过罪犯,一直到2003年新密市监狱搬入新址,这座监狱才停止使用。”似乎害怕记者不了解这座监狱的分量,陪同采访的新密县衙博物馆馆长马根在一旁向记者介绍说,“这座老监狱现存部分,分为男牢和女牢,共有25间牢房。”

现在,监狱里面布置的有刑具,有古代刑罚烙画,有古代五刑和男女罪犯的泥塑像展,中国有句古话:“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新密县衙内的监狱,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到此话的深刻含义。

“每年都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来监狱参观受教育,也有不少贵宾来到新密,被政府工作人员带来,了解封建社会刑罚的残酷。”马根先生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酷刑,马根还根据相关史料,整理出30种酷刑,制成图画,悬挂在牢房内。

“通过了解古代酷刑,一方面可以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对比发现,废弃了种种酷刑的新中国监狱,才是犯人改过自新的人性化场所。”马根先生说。

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古建专家杨焕成曾说:“全国其他地方,如内乡、叶县等地的古衙署,监狱大部分已经不存在,现有建筑多是后来恢复的。新密县衙监狱的建筑物基本保存完好,可以说是古县衙的特色之一,它对于全面研究古衙署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新密监狱使用的年限,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陪同记者采访的魏殿臣先生说。

2009 年的2月和7月,在一个飘雪和一个落雨的日子,记者先后两次来到新密县衙,来到新密县衙监狱。新密县衙博物馆馆长马根说,前年夏天下大雨,县衙大堂前塌了一个坑,他下去一看,原来是一处地道,高约2米、宽约1.5米,地道口设在二堂院内,向外直通向东关城外,长2000多米,后来被封存了起来。马根事后到处查阅资料,了解到新密老城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挖过防空洞,此处地道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前遗留下来的。他推测,很可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但当时没有往更深处想,更没有想到地道会和地牢有关。

后来马根听老城一些老居民讲,他们的父辈曾给他们讲过地牢的事,说是古县衙的地牢很神秘。有的老人曾经被人领着穿过县衙长长的地道,来到地下的一间建筑里送东西,那里关押着重刑犯;还有的说自家的老人曾到监狱里见过地下的水牢。

马根把听到的和自己掌握的这些线索报告给了文物部门,新密文物保护管理所在监狱的男牢所处的位置下方进行了文物勘探,结果,在地面1.6米下发现了大面积的建筑遗迹。根据钻探的青砖等遗物分析,专家认为,男牢地下应该就是地牢所在。

这些发现,充实了新密县衙的内涵。

新密县衙创建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而且一直沿用到现代。图为新密县衙大门。

新密县衙的监狱直到2003年还在使用,它应该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监狱。

香膏批发

家务手套批发

离心甩干机批发

电子线加工图片